【導語】:自從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潮汕蠔烙之后,很多地方都掀起了蠔烙風。蠔烙是什么?換個說法,其實蠔烙就是海蠣煎、蚵仔煎。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潮汕蠔烙的做法。
蠔烙在潮汕地區已經是數百年的歷史,其名聲家喻戶曉,海外華人最念念不忘的一道經典潮汕菜,這可是代表著家鄉的味道。
潮汕傳統的蠔種,主要是褶牡蠣和近江牡蠣。褶牡蠣潮人稱為"蠔仔",附生于海邊巖礁或碼頭之上,當地的婦女兒童常于潮退海灘露出之時用尖嘴的鑿錘和蠔刀敲撬采取。故民謠《刀疊刀》這樣唱:"刀疊刀,爬上刀堆叫賣蠔。勿嫌阮個蠔仔細,蠔仔細細正有膏"。
蠔仔的最常見食法是腌芫荽,因為很多民謠都吟唱過,所以將"蠔仔腌芫荽"稱為潮汕的民俗食物是一點不為過的。做法也簡單,將蠔仔洗凈了,用鹽、芫荽、蒜頭和辣椒腌一會就能吃,吃時常伴米醋,但不經腌制直接醮魚露也能吃。
潮汕歷史上出名產蠔的地方很多,潮陽的和平在南宋之前稱為"蠔坪",因為文天祥抗元時率兵經過才改為"和平里"。明代之后,揭陽榕江口的錢崗蠔、澄海的"鹽灶大蠔"和饒平的"汫洲蠔"都很出名。這些地方自古都以插竹或投石的方式養蠔,所產多是稱為"珠蠔"的近江牡蠣。
汕頭開埠之后,一種很可能是源于閩南"蠔仔煎"的潮汕美食誕生了,這就是著名的潮汕"蠔烙"。雖然同樣是熟食,但與西餐的燒烤牡蠣不同,以"厚朥,猛火,香腥湯"為烹飪特點的潮汕蠔烙總是透著一股濃厚的民俗意味,讓人邊吃邊想起唐宋以來發生的那些事兒。
蠔,學名牡蠣,俗稱水生。屬板鰓綱,牡蠣科。牡蠣種類繁多。中國已發現的有20種。潮汕沿海養殖的品種有近江牡蠣、長牡蠣、褶等三種。牡蠣生長在海灘石頭或人工投放在淺海灘的可附著物上。體形呈扁圓狀,貝殼厚,肉味鮮美,其殼可入藥,又可煅成貝灰,用于建筑房屋或粉墻。
蠔烙在以前可是高級食品,現在倒是價格親民得很,潮汕在廣東的粵東地區,臨近大海,海鮮特別豐富。隨處可見新鮮極致的海鮮,鮮蠔當然也不例外
早上的鮮蠔個頭大鮮味足,一般是在12-15元/斤左右
門店出售蠔烙2-3人份也就是25-35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