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近,四川豬肉價格上漲一直是人民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一現象,15部門聯合出臺九條措施促生豬生產保市場供應。
出臺九條措施促生豬生產保市場供應
8月26日,省非洲豬瘟防控應急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由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和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九條措施的通知》,從穩定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等方面,給出一攬子解決舉措。
九條措施包括:
大力推進生豬標準化養殖、切實落實生豬產業發展用地、深入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切實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大力推進屠宰加工業轉型升級、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生豬生產資金保障、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加強基層畜牧獸醫隊伍建設等。
在健全豬肉市場供應保障機制上,各市(州)要切實推動以市(州)為單位逐步實現區域內豬肉自給,除甘孜、阿壩外,成都市、攀枝花市自給率應達到70%,其他市(州)達到100%以上。
據一同印發的《四川省生豬生產基本保障任務》,全省生豬生產確定了全年4008萬頭的基本保障任務,除阿壩、甘孜外,全省其他19個市(州)有17個市(州)保障任務都在100萬頭以上,其中,南充、達州年出欄300萬頭以上,成都市年出欄基本保障任務為556萬頭。
用地保障方面,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合理安排用地規模,滿足高于最低生豬出欄量的生豬產業發展及配套設施用地需求;鼓勵利用低丘緩坡、荒山荒坡、灌草叢地、灘涂等未利用地和地力難以提高、低效閑置的土地建設規?;瘶藴驶B殖場等。
推進標準化養殖方面,將積極推動養豬業現代化發展,今年將繼續創建一批部省、市(州)、縣級標準化養殖場,支持年出欄200萬頭以上,集規模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等為一體的生豬全產業高新技術項目作為省級重大項目。
相關政策解讀
為何要出臺“豬九條”?
穩產保供,增加市場豬肉及其制品有效供應,把物價水平穩定下來
如何讓養殖戶敢養豬、想養豬、養得起豬?
在用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上給予充分考慮
如何推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提出推進“生豬標準化養殖”“屠宰加工標準化”等系列舉措
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
近期,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國家統計局8月26日發布的8月中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數據顯示,8月中旬國內生豬價格(外三元)為24.4元/公斤,較8月上旬上漲了3.4元/公斤,漲幅達到16.2%。
作為生豬供應和消費大省,四川生豬生產保供形勢同樣嚴峻。省農業農村廳分析,當前,四川省非洲豬瘟疫情仍呈易發態勢,加之省內居民對豬肉消費選擇性強、依賴度高,特別是秋冬豬肉需求旺季即將到來,豬肉供需關系可能進一步趨緊,將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活和全社會物價水平。
8月26日,省內15個部門聯合出臺的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九條措施(以下簡稱“豬九條”)正式公布。
“豬九條”提出7個方面措施:
實行生豬生產紅線制度,省政府將生豬出欄量作為“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重要考核內容,省“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聯席會議制定生豬生產專項考核方案;
積極探索跨區建立生豬“菜籃子”基地機制,加強生豬及其產品產銷對接,特別是成都市等生豬主銷區要主動對接主產區,將生豬生產納入與周邊區域同城化、一體化合作內容;
各市(州)、縣(市、區)要在生豬基地改擴建、標準化改造、產能提升等方面給予扶持;各地要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對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內關停搬遷的養殖場(戶),要安排用地支持異地重建,做到“拆一補一”;
建立省、市(州)聯動儲備機制,加快推進凍豬肉儲備工作,省級財政積極支持省級收儲計劃,各地也要落實好地方儲備;大型企業、學校等單位要主動建立定點供應渠道,穩定供銷關系,提高自身供應保障水平;
各地要適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以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為重點,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按規定適時啟動省級救助政策。
面對仍呈易發態勢的非洲豬瘟疫情,如何讓養殖戶敢養豬、想養豬、養得起豬?為此,從保住種豬場和規模豬場、充分調動養殖場(戶)補欄積極性等方面入手,“豬九條”在用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上給予充分考慮。比如文件提出: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合理安排用地規模,滿足高于最低生豬出欄量的生豬產業發展及配套設施用地需求;不得對生豬養殖場戶、屠宰加工企業等盲目停貸、限貸等。
值得一提的是,“豬九條”并不僅僅著眼于當前問題解決。對于如何推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文件也給出推進“生豬標準化養殖”“屠宰加工標準化”等系列舉措。
實時豬肉價格
價格查詢入口: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成都本地寶,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豬肉】可獲最新豬肉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