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緩解“停車難”一直是市民聚焦的熱點民生話題,今年上半年,成都市住建局牽頭制定了《成都市中心城區2021年公共停車場建設方案》。
2021年上半年,成都市住建局牽頭制定了《成都市中心城區2021年公共停車場建設方案》,計劃2021年在成都中心城區建設公共停車場33個,其中新建智慧停車場17個,續建、改(擴)建16個,提供使用停車泊位不低于14328個。當前,已有多個項目完工或進行收尾。
這一批新建停車場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在這33個停車場項目中,利用地下空間或城市剩余空間進行打造的項目(其中包括學校操場、綠地公園、廣場等)達到31個,占比約94%。
成都智慧停車場 未來該如何建?
當前,成都正通過新建、改建等方式科學增加公共停車泊位供給,緩解交通密集區域停車難問題。而從建設角度來講,重點有幾項原則。
要推動“規建管”一體化。要嚴把項目方案設計和審查,提升城市空間利用和科技融入,加強營運管理,推進以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一體化運營,調動閑余停車泊位參與市民停車需求供給。
要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BOT等多種形式引進有技術、有實力、有經驗的企業參與停車場建設運營。
要推動停車設施智慧化。因地制宜建設新型機械式智慧立體停車設施,與全市智慧停車信息平臺對接聯通,按相關要求配建充電基礎設施,預留接口達到規定比例,創新發展“互聯網+停車+充電”一體服務方案。
要推動建設形式多樣化。充分挖掘用地資源,有效利用停車場用地、服務設施用地、公園綠地、現有學校操場等空間,采取增建、疊建等多樣化方式,加大公共停車設施供給。
要推動停車空間生態化。加大“裸露”停車場改造,將停車空間與園林綠化空間有機結合,按生態停車場綠化率指標進行改造,有條件的可按林蔭停車場要求實施建設,實現“裸露”停車場“清零”。
要推動實施收費差異化。發揮價格杠桿作用,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根據交通資源狀況分區域、分類別、分時段合理確定停車收費價格。
此外,為了提高市民便利度,滿足“十五分鐘”公服圈需求,這些新建停車場在正式投用后,還將陸續接入“成都停車APP”,打通停車大數據,盤活閑置車位,實現車位預訂、共享車位等功能,減少占道停車泊位,提升片區通勤效率,切實為市民提供便利。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成都本地寶】,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限行】即可一鍵查看成都每日限行規定,獲取交通管制、限行要求等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