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為首部實現全域全要素管控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獲批
這是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落實國家“多規合一”重大改革部署,首部實現全域全要素管控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直管區奮力打造“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樣板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的空間發展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對城市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總體定位
成都未來城市新中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極核和開放門戶
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
二、近期、遠期、遠景發展目標
到2025年:
公園城市形態基本建立,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躍升,新興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內陸開放經濟高地能級躍升,綜合實力在國家級新區中提檔升位,增長極發展引領示范作用初步顯現。
到2035年:
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公園城市基本建成,綜合實力進入國家級新區前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作用凸顯,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和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樣板。
到2050年:
公園城市形態和高質量發展體系完整呈現,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未來城市樣板。
三、空間格局
《規劃》科學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地災害風險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控制線。明確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7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低于12.70萬畝;無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56.56平方千米。
《規劃》統籌保護與發展,構建“一山兩片”、“雙軸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推動山水人城和諧相融。優先耕地保護,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直管區片區,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厚植生態本底,筑牢“一山兩楔三廊五河”的生態格局,塑造城園相融、藍綠交織形態,打造“城市組團—公園片區—公園社區—公園街區”的空間體系框架,將各級城市功能嵌入生態空間網絡,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機生長。
四、功能發展
《規劃》瞄準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聚焦核能與核技術、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前沿方向建設大科學裝置集群,圍繞電子信息、生命科學、生態環境3個領域和光電與集成電路、電磁空間與泛在互聯、生命健康、碳中和4個方向建設天府實驗室。
《規劃》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1+5+3”開放型創新型引領型現代產業體系。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推動新區產業結構優化轉型,充分挖掘富集的科技創新資源,推進科技成果、中試成果轉化,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空間體系,協同建設天府大道科創走廊,突出產業落位,建設三大產業功能區,營造高品質產業空間。
《規劃》增強全球資源配置力,提升國家級新區對外開放能級。做優做強國際門戶樞紐核心功能,加速將天府站建成鏈接世界的高能級樞紐,建設高質量自貿試驗區,建設天府中心區域型總部平臺、中意文化創新合作平臺、川港設計創意合作平臺等三大國別(地區)合作平臺。
《規劃》提升區域競爭力,建設引領區域的新興極核。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省域“五區共興”發展格局、成德眉資同城化戰略,整體謀劃城市功能,建設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與成都雙流、龍泉驛、新津、東部新區和眉山片區協同發展。
五、建設品質宜居的公園城市先行區
《規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為市民提供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人盡其才的就業創業機會,使城市發展更有溫度、人民生活更有質感、城鄉融合更為深入。探索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轉化路徑,將好山好水好風光引入城市內部,通過“綠隔—綠廊—綠帶—綠道”實現城鎮空間與生態網絡嵌套布局,圍繞高生態價值區域布局科技創新、開放交往等核心功能,全域構建“自然生態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的公園體系,打造“優質均衡、精準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營造城鄉社區15分鐘生活圈,構建“城市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的城市綠色交通系統,促進綠色出行成為市民最愿意、最依賴的出行選擇,構建起“大開大闔、顯山露水、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態,塑造推窗見湖,出門入綠的公園城市生活場景,滿足人民對公園城市美好生活的期待與想象。
信息來源:天府發布https://mp.weixin.qq.com/s/78zkLtZ25xXK9O24rYHFXg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本地寶成都房產】,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國土規劃】可查看成都市、四川省國土規劃完整文件,以及部分區縣國土規劃,城市更新最新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