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津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構建“一軸引領、四區支撐、多片聯動”的城鄉融合空間結構。
新津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一、總體定位
天府先進智造產業引領區、天府農博鄉村振興示范區、天府微度假首選地、中小城市數字化轉型樣板區、高質量發展公園城市典范。
中心城區城市性質為:山水宜居的成都南部活力區
二、空間結構規劃
構建“一軸引領、四區支撐、多片聯動”的城鄉融合空間結構,形成以綠道為脈絡、以山川為景勝、以農田為景觀、以城鎮為景區的城鄉形態,推動山水人城和諧相融,實踐從“產城分離、城鄉發展不平衡”到“產城融合、城鄉協同發展”。
“一軸”即地鐵10號線經濟發展軸。以地鐵10號線為軸:打造人口高度聚集、經濟高度密集、運轉智能高效的城市精明增長軸線。
“四區”即四個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即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現代服務業片區、天府農博都市農業片區、天府智能制造先進制造業片區和梨花溪文創旅游現代服務業片區,實施片區綜合開發,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城市組團。
“多片”即七個村級片區單元.
三、發展目標
2025年,耕地布局持續優化,耕地連片度逐步提高,耕地質量穩步提升,耕地保護制度趨于完善,永久基本農田布局保持穩定,園地逐步上丘,特色農業空間集聚發展,農業設施配套進一步完善,農業現代化建設初步完成:第二繞城高速公路田園生態區、岷江、金馬河、西河、羊馬河、南河、楊柳河、長秋山、牧馬山為主體的全域生態空間質量穩步提高。有序開展土地綜合整治,鄉村區域開發強度有所下降,城鎮用地效率有所提升。城鄉融合發展更加協調城市空間結構、功能布局、承載能力、形態風貌持續優化:城市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更加緊密協調:綠色生態成為城市優質資產和鮮明底色,山水城有機相融的幸福水城圖景更加生動: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價值充分釋放,城市文化魅力更加彰顯;高品質教育醫療、交通出行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高效能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共建、社會共治、發展共享得到生動詮釋。
2035年,耕地保護得到進一步強化,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持續落實,耕地面積有所增加,農田生態果業等特色農產品生產空間布局趨于穩定,農田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生態空間品質有所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持續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更加集約。全面實現鄉村振興,鄉村區域開發強度穩步下降并趨于穩定。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民生活、治理水平與成都市中心城區地位高度匹配,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建成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成都區域中心城市
至205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引領新津區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在《四川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辦法(2022年修訂版)》要求的規劃指標基礎上,落實《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指標體系增加的規劃指標,形成空間底線、空間結構與效率、空間品質三大類三十三項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指標體系。指標管控分為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
推薦閱讀:成都新津區國土空間規劃圖一覽
信息來源:新津區人民政府http://www.xinjin.gov.cn/xjxrmzf/c178677/zt_gd_list.shtml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本地寶成都房產】,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國土規劃】可查看成都市、四川省國土規劃完整文件,以及部分區縣國土規劃,城市更新最新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