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都江堰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已公示,來看看都江堰市高清規劃圖吧。
都江堰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
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
市域:市域面積1208.30 平方千米。
中心城區:為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圍合區域,涉及灌口街道、幸福街道、銀杏街道、奎光塔街道、玉堂街道(不包括中興組團)、蒲陽街道 6個街道,面積約 58.67 平方千米。
都江堰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圖
依托自然山水格局構建 “西北生態山林,東南田園水網,一心一軸多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
“西北生態山林”:成都重要的生態屏障。
“東南田園水網”:城鄉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心一軸多點”:都江堰市中心城區為主的綜合服務核心;一軸為世界文旅發展主軸;多點為多個城鎮發展節點。
市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圖
都江堰市農業發展格局規劃圖
形成“一區多點”的農業發展格局
依托資源環境稟賦、優質耕地布局、特色農產品分布、打造一區多點 農業空間格局。
“一區”:都江堰市平壩的精華灌區;
都江堰精華灌區(涉及溫郫都灌區農業區、崇大灌區農業區)重點提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率,建設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打造規?;F代農業。
“多點”:沿山丘陵地帶特色農業產業基地。
積極建設獼猴桃、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筍用竹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
都江堰市農業發展格局規劃圖
形成“一區多點”的農業發展格局
依托資源環境稟賦、優質耕地布局、特色農產品分布、打造一區多點 農業空間格局。
“一區”:都江堰市平壩的精華灌區;
都江堰精華灌區(涉及溫郫都灌區農業區、崇大灌區農業區)重點提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率,建設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打造規?;F代農業。
“多點”:沿山丘陵地帶特色農業產業基地。
積極建設獼猴桃、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筍用竹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
都江堰市生態保護格局規劃圖
構建“一山一網一帶 生態保護格局
“一山”為龍門山:龍門山是成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強化都江堰市西北部生態山林的生態保育、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生態修復、生態移民和地災隱患治理,保障生態安全。
“一網”為岷江水系網:一網”是城鄉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都江堰市東南部岷江水網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河流互濟、水系連通 ,加強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打造功能復合的城鎮段親水濱水空間。
“一帶”為生態控制帶:“一帶”為第三繞城高速公路都江堰段道路紅線兩側各 50 米的生態控制帶,是防止城鎮圈層式粘連發展的重要綠隔,加強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嚴控建設用地增量,強化農業生產、生態保障、田園生活、休閑游憩、農旅融合等功能,預留市政基礎設施廊道。
都江堰市城鄉體系規劃圖
構建“中心城區中心鎮 一般鎮 鄉村社區”四級城鄉體系
1個中心城區
2個中心鎮
3個一般鎮
32+N個鄉村社區
2035 年,市域總人口 77 萬人,城鎮人口 62 萬人 ,農村人口 15萬人 ,城鎮化 80.5% 。
城鎮職能類型分為 綜合型、旅游型、農貿型 三種類型。
都江堰市中心城區、聚源鎮為綜合型,青城山鎮、龍池鎮為旅游型,天馬鎮、石羊鎮為農貿型。
形成 以 鎮級片區統籌、 以 中心 鎮帶動一般鎮和 中心村的 發展 格局。
都江堰市中心城區規劃圖
構建“一城兩翼、一核三軸”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
規劃到2035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 58.41 平方千米 ,水域 0.26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49 萬人 ,人均建設用地面積 119.2 平方米 人 ,常住人口密度 0.84 萬人 平方千米。
一城:河東主城區,主要承擔行政、居住、金融、商業服務的城市綜合職能。
兩翼:玉堂組團為主體的文旅功能翼和蒲陽組團為主體的綠色制造業發展翼。
一核:古城文化旅游服務核心。
三軸:都江堰-青城山世遺文旅主軸;沿蒲陽路形成的產城融合發展軸;沿都江堰大道形成的綜合服務軸。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本地寶成都房產】,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國土規劃】可查看成都市、四川省國土規劃完整文件,以及部分區縣國土規劃,城市更新最新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