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中國,中秋節可以稱之為是一個傳統節日,很多地方在中秋季佳節都有特定的傳統節日,那老成都中秋節有什么傳統呢?別著急,小編通過資料收集,幫大家整理了老成都中秋節民俗大盤點,趕緊來看看吧!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俗稱“八月半”又稱“團圓節”。成都百姓家中的一家之主 - 母親,就會為了中秋節的到來早早地進行準備。娃兒們望著母親圍在她的周圍等待節日的那一天。每家每戶在節前都要做好準備,通常母親會抽空帶著自己的兒女到春熙路、提督街、總府街的“新上海、耀華、協盛隆”等食品店,選購各種心子的月餅、麻餅、高登子。月餅餡心有:冰桔、棗泥、豆沙、金鉤、火腿、香腸、蔥油、椒鹽等二十幾種。那時的糖果糕點鋪都是前店后廠,做月餅都是現賣現做,顧客人山人海,月餅賣得很歡。
越臨近“中秋節”,節日的氣氛就彌漫在大街小巷、什家院壩和每一間瓦片房。有些已買了月餅的家庭,膽子大的小娃會偷偷地回家剝開“月餅麻餅高登子”的紙包,輕輕地揭下一些酥皮,早早“偷”出來給兄弟朋友們分享,那時節“偷吃”比真正的中秋節吃月餅更有味道。
成都的習俗,中秋節家家戶戶還必須宰殺秋仔鴨。東門外的九眼橋、萬福橋外的嘉興市場、南門武侯祠邊的牛羊屠宰場、外北城隍廟的禽蛋市場都有大批待賣的秋仔鴨。這些仔鴨年齡只有兩三個月,都是端陽節前后由成都周圍大邑、新津、雙流等縣各鄉場上無數個孵房中剛孵出來的小鴨兒。孵出的小鴨兒一下地,就被四縣八鄉的趕鴨人買下,兩三百只、三五百只一齊趕下秧田,就這樣一塊秧田一塊秧田地從新津、雙流趕向成都。經過兩三個月后,原來的黃毛鴨兒已變成三兩斤重的半大鴨,這些鴨子成都人稱為:秋仔鴨。用它鹵制的成都名菜“鹵鴨子”,鮮美肥嫩,肥而不膩,味美可口,用今天的話講就是資格的生態鴨。那時,總府街口的耗子洞張鴨子、華興街的盤餐寺、蔣鴨子就專買這種“鹵鴨子”?!盁u鴨”是成都人家中秋節餐桌上必備的食品。
每家每戶同時還要買些藕、梨、地瓜、甘蔗等蔬果,這是小娃們最喜歡的果品。還要專門買些新都出產的“桂花酒”、“桂花糕”、“姜糖”,以便祭了“月亮”后,大人小孩一起食用。中秋節吃月餅,晚上各家都要“敬月光”。
學齡前的娃兒最喜愛中秋節牽“兔燈”,家里大人一定會給以滿足。那時這些地方是賣“兔燈”的好去處:春熙路后面的科甲巷、八寶街上的燈籠街、寬窄巷連著的長順街上,都有著好幾家專賣玩具的“耍玩藝店”。中秋節前竹蔑紙糊的兔燈,玩具店中早已掛滿,只等小朋友前去調選。
在街巷、院壩中的學生娃都有自制的小桔燈,節前就已點著滿街跑。稍大些的娃兒自制紙糊的“孔明燈”早已整裝待發。中秋節的晚上“孔明燈”點燃后將隨風飄在天上。
中秋節游新都桂湖,這是成年男人相約要去的地方。平時為了奔生活,朋友三四難得邀約在一起,中秋節回家過節,找個話題“游桂湖”聚在一起。
成都中秋節講究:家里的所有成員在外工作在外讀書的都要回家團聚,姊妹兄弟都要安排回來,這是一年中僅次于過年的重要“時節”。
中秋節這天,母親最忙,早早就殺雞燉膀,準備菜肴。到了傍晚,一家大小圍坐在團圓桌上,品賞著“家常菜”,擺著自家的“龍門陣”。酒足飯后隨便閑話。到了晚上,母親拿出香爐,點燃線香祭拜“月亮”,感謝圓圓的月亮,給我們一家團聚的時光。隨后分吃“團圓月餅”,大家一轟而上把分得的月餅吃光。母親會低聲念叨到:月餅月餅吃光光,團圓月亮大又亮。母親的祈求:讓月亮給我們全家帶來幸福健康。
記得外婆在世時,每到中秋時節就會給我們擺“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她要求我們不能用手指向“月亮”,說啥子:指了月亮就要爛耳朵---。真的,有一次我得到了報應。
今天,這些習俗已不復存在,但我還是懷念過去“中秋節”的美好時光。
更多關于中秋節的內容,請點擊:2013中秋節專題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成都本地寶】,在聊天對話框回復【中秋】即可獲取2022中秋節成都線上演出、展覽、活動最新情況,有觀演、答題、游戲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