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本地寶 > 成都房產 > 房產資訊 > 規劃改造 > 四川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
四川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
2025-05-16 09:47【我要糾錯】

【導語】: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起草了《四川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規劃引領、片區統籌、多元參與,聚焦隱患突出、訴求強烈、條件成熟的重點片區,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城市更新項目實施,創新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逐步消除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構建高品質宜居空間,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5年全省啟動約600個城市更新重點片區,實施約3800個城市更新項目。到2027年底,建成50個省級城市更新重點片區樣板,支持各地以更新重點片區為載體整合資源、集成項目。到2030年,城市更新工作機制、支持政策、技術方法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基本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一)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以供排水、供電、燃氣、通信、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等配套設施更新及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為重點,大力整治小區安全隱患。完善小區環境,改造或建設適老、無障礙、停車、充電等配套設施。加快推動既有住宅增設、更新電梯。落實老舊小區改造成效評價制度,確保改造質量。2027年底,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應改盡改,因地制宜逐步改造2001年至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形成一批老舊小區改造版的“川居好房”。

  (二)城中村和老舊街區廠區更新改造。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建立項目清單,制定完備的“一項目兩方案”,落實城中村改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探索“握手樓”片區整治,加大政策整合創新力度。推進老舊街區改造,因地制宜進行環境整治、業態提升、消費場景創新。推進老舊廠區改造,盤活城市工業遺產、閑置低效廠區廠房,完善基礎設施,改造廠房建筑,提升公共環境,植入新型業態。2027年底,培育50條以上具有新業態、新場景代表性的老舊街區,培育10個以上具有創意產業集群、創新文化引領的老舊廠區。

  (三)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動城市危舊房改造,建立動態排查機制,及時采取封控管理措施,通過拆除新建、改建(擴建、翻建)、原址重建、抗震加固等方式,實施城市(含縣城)建成區范圍內國有土地上C級、D級危房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破產改制、“三供一業”等分離移交的非成套住房改造,積極探索居民自主更新、連片改造等模式。加強低效樓宇、商業設施等存量房屋改造利用,推動功能轉型和混合利用。開展建筑節能降碳行動,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節能改造,加強既有建筑加裝光伏系統管理,增強光伏系統安全性、耐候性。2025年底D級危房全面開工改造,2026年底C級危房全面開工改造。

  (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推動地下管線管網和綜合管廊建設及改造,加強設施更新改造和物聯感知設備布設,加快推進城市安全生命線工程,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逐步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持續推進老舊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治理。開展污水管網精細化治理,加強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加快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改造,推動成都、南充等國省應急排澇基地建設。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垃圾分類、照明設施更新改造,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超低排放技術改造,規范城市建筑垃圾處置和資源化利用。2027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達70%以上,城市安全生命線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五)城市生態系統修復。統籌做好城市山體、水系、濕地、綠地等生態本底的保護修復,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城市老舊公園、社區公園更新改造,推動公園綠地中的空閑地、草坪及林下空間開放共享和城市濕地保護利用。實施城市小微公共空間整治提升,推動口袋公園、城市綠道建設。2027年底,全省新增和改造口袋公園、社區公園500個以上,新建城市綠道1000公里以上,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3%。

  (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開展老城區、老街區專項調查,加強重要文化資源普查認定。推動各地申報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保護、設備更新及活化利用。實施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項目,逐步補齊歷史文化街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探索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監管系統。全方位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2027年底,完成10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七)完整社區建設。持續推進完整社區建設,排查設施配套、環境建設、服務治理等問題,補齊養老、托育、健身、停車、充電、菜市場等設施短板。推進社區適老化、適兒化改造,完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提高社區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社區治理機制。

  (八)完善城市功能。充分利用閑置房屋和低效用地,優先滿足教育、醫療、養老、托育、體育、文化、應急等設施需求,健全多層級、全覆蓋的公共服務網絡。推進老舊公共服務設施提質改造,對既有公共服務設施設備、服務能效等進行升級。加強“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推動城市公共空間改造利用,充分利用橋下空間、街旁空間、地下空間、屋頂空間打造“金角銀邊”。

  三、實施路徑

  (一)老舊住區宜居改造。通過政府統籌、居民共治和市場運作,以完整社區理念統籌實施城中村、老舊小區、危舊房等老舊住區宜居改造。以房屋安全隱患治理為重點,同步實施設施補短、服務完善和環境提升等項目。建立居民全過程參與的基層治理機制,以差異化改造方案化解多元利益矛盾。創新指標調整、產權優化等政策工具,允許適度擴容建筑規模以完善居住、公服功能。

  (二)歷史片區傳承復興。通過政府主導、專家支撐、國企示范和公眾參與,開展歷史片區保護修繕、肌理梳理、騰退收儲和活化利用,推動歷史遺存保護、基礎設施完善、業態功能升級,促進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區域整體復興。

  (三)老舊街區活力再現。通過政府統籌、市場運作、社會協同,以“O+EPC”模式統籌使用片區資源。引入專業運營方,聯動商家和居民共同組建自治聯盟,統一街區的管理、運營、品牌、服務及物業,實現項目可持續運維,激發街區活力。

  (四)老舊廠區提質增效。通過政企聯合,盤活閑置或低效利用的工業廠區、物流倉儲園區,打造新型產業空間,推動工業遺產保護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政府強化規劃統籌與政策激勵,引導企業在自有產業用地上合理增加建筑使用面積,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四川省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的前提下,植入現代科技、博物展陳、研學教育等新業態,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產業的轉型發展。

  (五)特色片區地標重塑。通過政府引導、國企主導、市場參與,依托城市獨有的歷史文脈、人文景觀、優勢產業等資源稟賦,充分發揮國有企業資源整合優勢,結合社會資本專業運營能力,挖掘城市特色資源,創新營造消費場景,協同培育關聯產業,強化數字技術融合,實現城市特色片區綜合提升。

  (六)綜合片區多維煥新。建立群眾意愿長效收集機制,結合多方面需求,采用調結構、疏交通、優產業、激活力等多類路徑,實現片區“單一功能”向“復合業態”轉變,實現“大片區激活功能、小地塊縫合民生”的雙重目標,形成“更新—惠民—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組織協調機制。省城鄉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住房城鄉建設廳發揮牽頭協調作用,省級相關部門參與申報項目聯評聯審,提供政策支持和業務指導。建立省級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庫,納入重點項目庫的給予政策資金傾斜支持。各市、縣人民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建立政府負責同志牽頭、部門聯動、快速高效的協調推進機制,組建片區更新工作指揮部,從政策制定、資金籌措、項目實施等方面加強全鏈條管理。

  (二)科學編制城市更新規劃。各市、縣人民政府要深入開展城市體檢,建立問題清單、整治清單、項目清單。充分利用城市體檢成果,科學編制或修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分析現狀與存量資源,綜合評估更新潛力,明確城市更新目標,提出城市設計引導,合理劃定更新單元(片區)。

  (三)統籌謀劃推動項目。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優先將安全風險高、群眾期盼大、實施基礎好的集中連片區域劃定為城市更新重點片區??茖W編制更新片區實施方案,明確更新目標、改造內容、成本收益、資金籌措、推進步驟等。制定城市更新項目年度計劃,建立進入、退出機制,實施動態管理。突出防風險、惠民生、提功能,綜合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做好項目資金平衡,區分輕重緩急分步實施。

  (四)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和用好省級資金,優先支持城市更新重點片區符合條件的項目。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財政獎補、貸款貼息等資金引導作用,鼓勵市、縣將一定比例土地收入作為城市更新配套資金。以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為前提,鼓勵駐川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積極向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開發中長期、低利率金融產品,降低擔保門檻、拓寬增信方式、優化授信流程,降低融資成本,主動提前介入項目策劃,提高放款效率。各市、縣要及時發布城市更新機會清單,吸引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參與。

  (五)積極探索可持續模式。推行片區平衡、多項目統籌機制,收益率高低不同的項目要進行“肥瘦搭配”,反哺片區內公益性項目建設。建立微利可持續的利益平衡和成本分擔機制,形成整體打包、項目統籌、綜合平衡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支持國有企業通過股權合作、項目合作、設立基金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發揮社會資本專業化運營管理優勢,提前參與規劃設計。鼓勵民營企業全過程參與更新項目,形成投資盈利模式。探索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五、支持政策

  (一)優化土地政策。支持各地探索“主導功能、混合用地、大類為主、負面清單”的土地復合利用方式,細化完善建設用地整理、產權整合置換、土地混合開發、空間復合利用、過渡期支持等激勵政策。復合利用土地的用途可按主用途確定,主用途可根據建筑面積占比確定,也可依據功能的重要性確定。土地主用途與原用途一致的,按土地原用途管理;土地主用途與原用途不一致的,依法辦理土地用途變更。

  (二)強化產權保障。支持按地表、地上、地下分層或按建筑功能分區辦理分割審批、分別設權后,辦理不動產登記;支持城市危舊房(非成套)改造類項目按約定依法辦理不動產登記。對城市更新形成的不動產,兼容多種功能的土地和建筑物的,可分割的可按不同宗地范圍、不同建筑區域或樓層辦理分割審批手續、分區分層設權后,辦理不動產登記。支持以“帶押過戶”方式辦理不動產登記。

  (三)優化規劃指標。鼓勵各市、縣出臺容積率轉移、獎勵、核定免計等規劃指標優化政策,支持探索城市更新單元內建筑容量綜合統籌。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尊重歷史、因地制宜,對于危舊房(非成套)改造類項目,依據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合理確定規劃容積率,在城市更新中對建筑間距、建筑退距、建筑面寬、建筑密度、日照標準、綠地率、機動車停車位等無法達到現行標準和規范的情形,可通過技術措施以不低于現狀條件為底線進行更新。

  (四)創新金融財政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聚焦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支持的項目,加大配套融資支持力度;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行業領域,以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為前提,探索“債貸組合”新模式。支持城市更新實施主體將經營權下的預期收益作質押,依法合規獲取信貸支持。鼓勵探索在保障公共利益前提下,對可經營資產發行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信托基金。鼓勵探索城市更新財政補償機制,依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更新重點片區按規定落實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減免政策。鼓勵電力、通信企業適當減免入網增容等經營性收費。

  (五)優化項目審批管理。鼓勵各地開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探索簡易、低風險城市更新項目的施工圖審查自審承諾制管理模式。對老舊小區微改造、城市公共空間服務功能提升等微更新項目,鼓勵各地探索制定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并完善監管機制。對于由同一主體實施的城市更新單元或單元內多個項目,支持采用整體打包的方式進行統一立項、招標。對于充電樁等按照設備管理的相關配套服務設施,以及老舊小區用地范圍內的管線等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無需辦理規劃許可手續。

  信息來源: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https://jst.sc.gov.cn/hd/yjzj_details?siteCode=5100000065&site=scjst&url=/scjst/c1014349/hd_yjzj_detail.shtml&id=1a8c47e5620440a6b4d6fc120afe33fe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本地寶成都房產】,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小區改造】可獲成都各區老舊小區改造詳細名單、改造計劃、改造補助標準,城中村改造規等。

手機訪問 成都本地寶首頁

  • 成都高新西區體育公園東北側保租房戶型規劃

    成都高新西區體育公園東北側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戶型以套一、套二戶型為主,預計將能提供上千套保租房。

  • 成都高新西區體育公園西南側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戶型規劃

    成都高新西區體育公園西南側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預計將建設40㎡左右套一戶型,總建筑面積約14597.10平方米。

  • 成都都市圈國土規劃2021-2035

    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共同組成,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 成華區恒河廣場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計劃

    成都成華區成華優創公司恒河廣場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工程,涉及改造原建筑面積約4.3萬平方米,建設租賃性住房及相關配套設施等。

  • 成都各區配售型保障房項目規劃匯總表

    目前成都已規劃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主要位于“5+2”地區,為天府新區、高新區、成華區、錦江區、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

  • 2025年成都市住房保障規劃目標

    2025年成都市住房保障計劃構建完善“公租房兜底,租賃補貼減負,保障性租賃住房過渡,人才公寓引才,保障性住房安居”體系。

  • 一圖看懂成都東部新區國土規劃

    《成都東部新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規劃內,主要包括定位、目標、空間格局、生態格局、城鎮格局規劃等內容。

  • 成都東部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關于《成都東部新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 成都市2025年住房發展年度計劃

    2025年成都計劃新增商品住房用地,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 龍泉驛區國土規劃重點內容

    2024年11月2日,《成都市龍泉驛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

  • 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

    崇州市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總體定位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 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彭州市規劃總體定位為“成都都市圈綠色制造(北部)基地、成都北部生態旅游示范區、成渝地區菜籃子保供基地、成都國際鐵路港大港區專業物流服務港”。

  •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