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宣布到2030年,基本形成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學校美育體系。
2024成都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根據國、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文件精神,結合成都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標。到2025年,學校美育質量全面提升,課程建設全面加強,教學改革不斷深化,高標準美育場館建設、高素質美育教師培養、高水平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培育有效推進,美育管理和評價機制更加科學,學生藝術素養持續提升。到2030年,基本形成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學校美育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課程體系
1.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嚴格落實學校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藝術課程課時總量不低于該階段總課時的10%,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按總課時的11%開設藝術課程;初中階段藝術課程課時不低于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課時總量的20%。普通高中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基礎上,保證藝術科目必修課程達到6個學分。中等職業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包括基礎模塊36學時和拓展模塊36學時。高等教育階段要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
2.豐富美育課程設置。圍繞課程目標,開設以藝術課程為主,滿足各學段學生特點和需求,具有成都特色的美育課程,逐步構建大中小幼相互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游戲活動。義務教育階段在高質量開好音樂、美術課程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數字媒體藝術)等課程,不斷拓寬課程領域、豐富課程內容,深度挖掘天府文化和川劇、清音、蜀繡、竹編等非物質文化,開發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課程教學資源。高中階段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增加藝術課程的可選擇性。職業教育將藝術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強化實踐,開設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拓展性藝術課程。高等教育階段開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
(二)深化教學改革
3.樹立融合美育理念。發揮美育的情感熏陶、人格培育功能,加強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與美育的融合。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豐富美育資源,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和自然學科的美育價值。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鼓勵非藝術學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融合美育,倡導“人人都是美育工作者”。
4.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深化教學方式改革,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差異化、個性化教學,著力提升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深化教學技術改革,豐富美育信息化手段,構建美育數字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管理和教育教學科研,成立成都市學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完善家校社協同美育路徑。
(三)改善辦學條件
5.加強美育隊伍建設。配齊配強美育教師,未配齊的區(市)縣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師,強化素能提升,優化崗位設置。每年舉辦美育教師技能比賽、論文評比、藝術展演等活動,支持美育教師國內外研修訪學。支持美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專項課題研究,著力培養一批美育學科正高級、省市特級教師,加強美育名師工作室建設。優化美育教研員隊伍,市級按義務教育學段和高中學段分別設置音樂、美術專職教研員各1名,各區(市)縣至少配備音樂、美術專職教研員各1名,鼓勵分學段、分類別設置專(兼)職教研員崗位。
6.統籌美育資源配置。按照《四川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試行)》設置美育場所,配齊配好美育器材和設施設備,建立日常維護、定期更新和共建共享機制,確保滿足教育教學、實踐及展演活動的需要。各學校要結合美育特色項目,因地制宜優化空間利用。城市文化藝術項目建設規劃要統籌學生美育實踐需要,鼓勵有條件的區(市)縣在中小學校建設美育場館、藝術實踐工作坊,與周邊學校和社區共用共享。建立完善學校美育場館和公共藝術場館開放互促共享機制,鼓勵社會藝術場館免費或優惠為學生開放。統籌整合在蓉高校、藝術團體的相關專家和民間藝人等美育人才資源,創新開發菜單式、項目化選師選課系統,打造美育融合平臺。
(四)豐富實踐活動
7.廣泛開展美育實踐活動。堅持“面向全體,人人參與”的原則開展美育實踐活動。建立市、區(市)縣、校三級常態化藝術展演機制,全市每3年至少舉辦1次綜合性藝術展演活動,區(市)縣每年開展中小學生藝術專項展演,學校每年至少舉辦1次校園藝術節或展演活動,保證每個學生參與1-2項藝術活動。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非遺展示傳習場所等觀摩體驗,鼓勵學生參加街道、社區等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專業團隊、相關高校等社會藝術資源,每年組織不少于30場市級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8.多層次開展美育交流活動。通過全方位資源共享、多渠道展示交流、國內外學校結盟等形式,大力開展美育交流活動。通過教研聯盟、同步課堂、教師共享、學生互動等措施開展互助交流活動。積極開展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以巴蜀文化、天府文化為主線的成渝地區“雙城”、成德眉資“同城”、國際友好城市“友城”美育交流活動。鼓勵和支持美育教師、學生參加國內外藝術比賽和文化交流,開展具有城市特色的“唱畫蓉城”主題活動,宣傳城市文化底蘊。
(五)加強品牌建設
9.培育美育特色學校。圍繞“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發展布局,積極培育校本美育特色項目,統籌推進美育特色學校建設。廣泛開展合唱、舞蹈、戲劇、美術、書法、民族音樂等基礎藝術項目。持續發展書畫傳習、川劇藝術、非遺傳承等傳統特色美育項目,支持民間藝術、地方戲曲傳承發展。推出一批有成都特色的美育項目,建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美育特色學校。
10.打造成都美育品牌。建設高水平師生藝術團,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成都學校美育品牌。鼓勵每所中小學校均成立學生藝術團,并保障訓練、演出等活動開展。加強高水平師生美育團隊建設,遴選推薦優秀師生藝術團參與重大展演活動,不斷提升“成都市中小學生銀杏藝術團”“成都市教師藝術團”品質,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加強“川腔蜀韻”等特色美育品牌建設,鼓勵打造區域、學校特色美育品牌,孵化培育更多具有成都特色的美育品牌或項目。創辦“美育成都”宣傳平臺,進一步擴大成都美育品牌影響力。
(六)推進評價改革
11.改革美育教師崗位評價。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美育教師的第一標準,將教學質量作為評價美育教師工作的重要依據。完善美育教師職稱評聘標準,確保美育教師在職務職稱晉升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在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保證美育教師占有一定比例。把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和展演展示成績作為美育教師評價考核重要依據,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給予傾斜。鼓勵美育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和走教服務,美育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藝術社團指導、課外活動等計入工作量。
12.改革美育質量評價。豐富和完善學校美育評價體系,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學校美育年度報告制度。將學生藝術類課程學習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建立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整合和線上線下融合的美育評價辦法,鼓勵有條件的區(市)縣推進學校美育智慧化管理。將初中藝術類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市)縣各相關部門要重視、關心學校美育工作,加強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厘清工作任務。建全學校美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任務清單,健全由政府統籌、部門協同、學校落實、社會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要研究落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具體措施,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牽頭會同發改、財政、人社、文化等部門制定實施學校美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有力有序推進學校美育工作。加強教育培訓,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有關領導干部培訓計劃和校長任職培訓計劃。
(二)保障經費投入。區(市)縣各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學校美育工作支持力度,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制,要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積極支持學校美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美育發展,吸引社會捐贈,多渠道增加投入,形成多元化支持學校美育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強化督導評估。健全美育督導評估制度,將美育教師配備、場地建設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情況和支持學校開展美育工作情況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范圍。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四)營造美育氛圍。加強學校美育工作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典型經驗和優秀成果交流展示活動,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凝聚各方共識,推進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進一步拓展美育的廣度和深度,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學校美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四、附則
本實施方案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為5年,由成都市教育局負責解釋。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成都本地寶升學】,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幼升小】可直達2025成都市小學招生服務平臺入口,進行審核結果查詢、民辦小學報名、錄取結果查詢,查看入學流程、劃片范圍及最新招生政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