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常設展覽:工藝美術館、藏傳佛教文物館、四川民族文物館、四川書畫精品展、四川漢代陶氏藝術館、萬佛寺石刻館、張大千書畫館、遠古四川、古代四川。
【1樓】萬佛寺石刻館
萬佛寺位于成都市西門外通錦橋,相傳建于東漢延熹(公元158—167)年間,是成都著名古剎,從南朝至明代的千余年間,香火連綿不斷。
萬佛寺遺址自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出土以來,先后四次出土了大批石刻造像,約二百余件。其中,有兩次出土的造像大多為四川博物院收藏,內容有佛像、菩薩像、造像碑、造像龕、伎樂像及各種建筑構件。
【1樓】四川漢代陶石藝術館
以畫像石、畫像磚以及陶塑藝術為代表的漢代陶石藝術,是當時“厚葬”風俗的產物,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時代特征。安定富庶的四川自然成為陶石藝術流行的重要區域,從西漢中后期開始,盛行于東漢時期,最晚到蜀漢初期。不僅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而且其畫像風格極具地方特點。
【2樓】遠古四川——史前時代的四川
四川盆地西靠青藏高原,北依秦巴山地,東連長江三峽,南臨云貴高原,地貌復雜、生態多樣、資源富集,遠古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遷徙交融,孕育了遠古四川的早期文明。
【2樓】古代四川——先秦時期
本展覽為四川博物院基本陳列改造的第二期工程,展覽通過近200件珍貴文物,結合歷史文獻和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展現了先秦時期巴蜀地區蕩氣回腸的發展歷史,重現了兩千多年前巴蜀文明的盛景。
【2樓】張大千書畫館
四川博物院對大千先生畫作的收藏,也堪稱富甲一方,尤其是臨摹敦煌壁畫。隨著您眼波的流動,那一幅幅金碧巨制,一層層清逸筆墨,一枚枚玲瓏玉印,一段段過往舊事將牽引您走進一個非凡的大千世界。
【2樓】四川書畫精品展
巴蜀地區書畫藝術發展源遠流長,歷史上有過數次光輝燦爛的時刻。早在隋唐五代時期就為聞名天下。唐中后期,諸多名家避亂入蜀,如吳道子、盧楞伽、孫位、韋偃等人,帶動蜀地繪畫發展;后蜀創建“翰林圖畫院”,直接影響了北宋畫院形制,產生的影響縱貫整個中國美術史。
【3樓】工藝美術館
在中國工藝品瑰麗宏偉、蔚為壯觀的藝術寶庫中,玉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器、漆器、皮影、鼻煙壺、刺繡等門類是藝術瀚海中不可或缺的風景。
本館所展示的是四川博物院珍藏工藝美術的精品。時間跨度早至商代,晚至清末民國初年。它們不僅是精美的工藝品,也是生活中的實用之物。其造型獨特、色彩絢麗、雕飾華美,已成為藝術瑰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樓】藏傳佛教文物館
四川是我國的第二大藏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四川博物院收藏的藏傳佛教文物十分豐富。這些文物全面反映了一千年多來佛教文化在藏族地區的傳播和發展。
博物院從中挑選出部分精品進行專題陳列,這些文物幾乎都是第一次對外公開展出。
【3樓】四川民族文物館
川西南豪爽的彝家兄弟,川西高原粗獷的藏族漢子,川西北質樸的羌族人家,川南清純的苗鄉少女,還有回、蒙古、土家等十四個世居少數民族兄弟共同居住在四川的山山水水間,高原、山林給予每個民族不同的稟賦和性情。
古老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終在這一刻交融,串起各民族的文化、風俗、禮儀,如同在五彩斑斕的萬花筒中了望,那燦爛如花、美若朝霞的民族服飾,那精美細致、巧奪天工的民族工藝,那神秘莫測、敬神禮佛的宗教法器,等等,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情結,具有獨特、悠長的藝術韻味,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
四川博物院在這里展出的民族文物是從館藏七千多件民族文物中精選出來的,它們不過是民族文化大海中之一粟,卻讓人為之心醉和迷戀。
推薦閱讀: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成都本地寶】,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博物館】獲取成都各大博物館最新開放時間,免費門票預約入口,特別展覽介紹、活動參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