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成都自然博物館以“認識地球家園,探索自然奧秘”為主題,重點展示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礦產資源與保護利用、生命起源及進化、生物多樣性等內容。
成都自然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
位于一樓的隆昌鐵隕石、二樓的合川馬門溪龍以及三樓的大竹重慶魚
隆昌鐵隕石介紹
隆昌鐵隕石在明朝隕落到四川省隆昌縣城西北郊約五華里的道觀坪,入地很深,清乾隆25年(公元1761年)被人掘出,以“神物”珍存。
隆昌鐵隕石大概成人懷抱大小,看上去抱起來并不難,但實際總重達158.5公斤,比重為7.572,相當于抱起兩個七、八十公斤的成年男性。
合川馬門溪龍介紹
位于二樓的合川馬門溪龍,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因“模式種”發現于中國四川宜賓馬門溪而得名。
此屬動物全長22米,體軀高將近4米。它的頸特別長,相當于體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
大竹重慶魚介紹
位于三樓、來自1.5億年前的大竹重慶魚。大竹重慶魚屬硬骨魚綱、古鱈目,個體大,長紡綞形,背鰭居背中央,尾鰭為半歪尾型分叉深而大,鱗片厚呈菱形,生活于河流或湖泊之中。此標本保存非常完整,地質時代為晚侏羅世,距今1.5億年前;產地為四川省大竹縣;采集時間為1958年,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成都本地寶】,關注后回復【自然博物館】直達成都自然博物館預約購票入口,查看最新開放時間、優惠/免票政策、展覽活動、交通地鐵攻略、入館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