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好消息!從今年1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資陽安岳縣當地國有景區將免費向全國游客開放。
2023-2024四川資陽安岳縣國有景區免費開放詳情
免費開放時間:
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
免費開放景區名單:
圓覺洞景區、臥佛院景區、毗盧洞、華嚴洞
其中,圓覺洞景區和臥佛院景區目前正常開放,毗盧洞和華嚴洞正在實施文物保護工程,暫時封閉,在具備開放條件后,將同步免費開放。
景區介紹:
圓覺洞景區距離安岳縣城距離最近,其始于唐代,盛于五代、宋代,因有宋代開鑿的石窟雕刻十二圓覺而得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圓覺洞石窟造像集中于云居山之南、北兩巖,造像區長186 米,計有文物編號103 個,大小造像1933 軀,碑刻題記25 處,石塔1 座。其中,北巖的石刻造像,題材以觀音、釋迦牟尼為主,其特點是開大龕造大像。以“一佛二觀音”最為壯觀,分別刻造于三大龕中。南巖的五代造像題材多達27 種,出現了“十六羅漢”“毗沙門天王”“地獄經變龕”等新內容。其造像小巧玲瓏,衣紋細密,線條流暢,既帶有唐代的豐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華麗。
而臥佛院景區位于安岳縣臥佛鎮境內,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早造像題記為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大規模造像刻經在唐開元年間,至南宋后逐漸衰退。臥佛院在長約一公里的臥佛溝兩側高約20米的崖壁上,存留著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宋代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經,現有文物編號126個,摩崖造像1613尊,石刻佛經15窟,現可辨清40余萬字。碑刻、題記、經幢、珍禽異獸數十處。造像題材多達57種,主要有釋迦說法圖、涅槃經變、三身佛、彌勒佛、千佛、石刻佛經等。臥佛院尤以構圖奇特,立意新穎,雕工精絕的“左側臥佛”聞名于世。
此外,毗盧洞、華嚴洞位于安岳縣石羊鎮境內,這里與重慶大足區接壤。毗盧洞位于塔子山上,這里山巒疊翠,巖石峭立,宋代匠師們在此冗石鑿窟,開鑿龕窟20個,造像區長達118米,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其中最著名的為觀音堂內雕刻的那尊“水月觀音”,當地又稱“紫竹觀音”,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是全國少有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另外,毗盧洞內雕刻的柳本尊“十煉修行圖”構圖嚴謹,造像生動,通俗易懂,堪稱精品,仿佛石頭上的連環畫一般。
華嚴洞是安岳石刻宋代石窟造像的又一登峰造極之作,洞內的華嚴三圣和十菩薩,保存完整、姿態各異、靈動優雅、質感細膩。其中,華嚴三圣造像最精華的部分當屬佛頭戴的化佛寶冠。寶冠充分采用了北宋時期典型的鏤空雕刻技藝,反映了千年前安岳石刻工匠的精湛技藝。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成都本地寶】,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景區預約】獲取成都及周邊更多需要預約的景區及預約入口,獲取預約限流公告、開放時間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