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成都音樂坊規劃是怎樣的?成都音樂坊怎么建設?成都音樂坊規劃目標是怎樣的?具體詳情參看正文。
一、規劃背景
依托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地標性建筑——城市音樂廳的建設,并匯聚四川音樂學院等高校精英力量及周邊音樂藝術文化元素,集聚成都市商業街區的消費,建設與城市音樂廳能力相匹配、與城市片區功能定位相契合的成都音樂坊,促進成都音樂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
二、主要內容
(一)確定規劃目標
踐行“小街區規制”的理念,運用“城市修補”的手法,建設功能完善、形態優美、富有特色的音樂主題文化區,著力打造成為世界級音樂藝術殿堂和魅力文化名片。
(二)構建音樂文化產業鏈
建設以城市音樂廳為代表的大型音樂演出場館,以進一步突出音樂特色為導向,在全面梳理音樂文化產業及其相關要素與資源的基礎上,以體現專業、兼顧大眾為理念,豐富音樂文化特色功能,構建以“展演研”為核心、“創教娛”為拓展的“3+3”音樂文化產業鏈。其中,依托于音樂專業場館,植入音樂演出、音樂展覽、音樂研發3大核心功能;依托于既有相關配套產業,提升音樂創作制作、音樂教育培訓、音樂主題娛樂休閑3大拓展功能。
圖1 音樂文化產業鏈構成示意圖
(三)建設音樂產業集聚區
基于現狀資源分布、空間改造條件,突破以往滿覆蓋式的規劃思路,關注音樂地標建筑與周邊區域的“共生”關系,采用引導片區形成“觸須式生長”的總體思路,以資源載體分布為基礎,將音樂文化產業鏈的各構成要素落實于空間載體:一方面,強化核心功能、體現高端,圍繞城市音樂廳的建設,引入其他大型音樂演出、展覽設施及研發機構,形成世界級演藝中心;另一方面,延伸拓展功能、兼顧大眾,沿主要道路引導核心功能的空間外溢,集合音樂演出、音樂研發、音樂培訓、音樂主題娛樂休閑等功能,形成片區產業發展軸、特色展示面與文化體驗地,并以此為生長觸須,以音樂產業集聚片區、音樂特色街、街頭藝人表演點為載體,逐漸深入整個片區,最終形成“一心一軸,三區五街七點”的總體格局。
圖2 總體布局規劃圖
(四)打造活力特色小街區
踐行“小街區規制”規劃理念,在區域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增加通道、提高主要道路供給、公交優先、豐富功能、營造環境、控制形態等多個方面,打造活力特色的小街區,提升區域品質。
圖3 新增通道示意圖
三、創新與特色
(一)突出音樂特色,構建音樂文化體系
以突出音樂特色為導向,全面梳理以音樂文化產業及其相關的要素與資源,形成“資源地圖”,以體現專業、兼顧大眾為理念,植入核心功能、提升拓展功能,豐富音樂文化特色功能,構建音樂文化體系。
圖4 “資源地圖”示意圖
(二)加強街區滲透,創造多元復合空間
落實“小街區規制”,提高街道空間的通達性,強化街道、空間、地塊、建筑與功能之間的聯系,關注不同人群對片區的需求及其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突破原有單一化的線性流動空間,創造出多元、復合的空間,實現片區空間環境的整體提升改造。
(三)落實城市修補,實現片區有機更新
以“資源地圖”為基礎,對片區內建筑質量、產業類別、使用功能等進行評估,以“城市修補”為理念,采用“微改造”的方式推進片區有機更新,允許適當拆除新建的同時,更為關注原有空間肌理、建筑形態等物質空間的保護,及生活習俗、文化氛圍等精神空間的保留。
圖5 更新改造方式分布圖